5 月 25 日,世界卫生组织(WHO)会议上,正式将“游戏障碍”定为疾病,纳入了《国际疾病分类》目录中。
其对“游戏障碍”的定义为:一种行为模式,其特征是对游戏失去控制力,对游戏的重视程度高于其他活动,以至于游戏优先于其他兴趣和日常活动。该决议于 2022 年 1 月 1 日正式生效。
在我看来,WHO对于所谓的游戏障碍的定义是毫无依据的,对于游戏成瘾的危害也没有明确的定义,只是给出了一个模棱两可的解释。将游戏列为所谓的疾病,或许仅仅是因为这是游戏。
游戏障碍到底是什么意思?在WHO对于游戏障碍的定义上,其详细的解释为:
一种持续或复发性的游戏行为(数字游戏或视频游戏),可能是在线或离线,体现在:
游戏控制受损(对游戏失去控制力),比如对游玩游戏的频率、强度、持续时间、终止时间、情境等缺乏自控力;
对游戏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,以致于游戏优先于其他生活兴趣和日常活动;
尽管有负面效果出现,但依旧持续游戏甚至加大游戏力度。这种行为模式的严重程度足以导致个人、家庭、社会、教育、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领域受到严重损害,并通常明显持续了至少 12 个月。
对于这个定义的解释,世卫组织心理健康和药物滥用司官员波兹尼亚克博士当初曾表示:“喜欢玩游戏”和“游戏成瘾疾病”之间尽管行为模式类似,但在判定上存在着极大的量的差距。只有上述三种症状持续时间达到 12 个月以上,且对个人、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时,才能被判定为“游戏成瘾疾病”。
初看这个定义,和我们大多喜欢玩游戏的人是无关的,毕竟我们只是喜欢玩游戏,还没有到一切为游戏让步的阶段。
但是我们要讨论的并不是是否和大多数人有关,而是对游戏成瘾、游戏是疾病的解释,如何定义所谓的对个人、家庭、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。这只是一个十分模糊的判定,并没有给出进一步的详细解释。
这样的判定的定义权又在谁手里?是家人,是本人,还是医生?
伦敦南丁格尔医院的首席科技成瘾专家理查德·格雷厄姆博士,在接受BBC采访时表示了担忧:“父母与玩家会因为自己的游戏行为是否患上‘游戏障碍’这一疾病感到困惑。”
这样的模糊判定背后是不是存在问题?
为什么会有这样模糊的判定?
实际上,早在在 2018 年 6 月份的时候,世界卫生组织(WHO)发布《国际疾病分类》第 11 次修订草案(ICD-11),在其精神健康状况清单里由于成瘾行为造成的疾病中,新增了“游戏障碍(Gaming disorder)”,与“赌博障碍”(Gambling disorder)并列。
但关于ICD- 11 相关修订和意见征询工作从 2012 年就开始进行。WHO表示此次修订是由不同学科和地域的专家,在进行技术磋商后所达成的共识。
请注意,这里是所谓的技术磋商达成的共识,也就是说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份足够权威的,类似酒精成瘾、烟草成瘾将带给人们伤害的医学研究报告。这一切的共识背后是主观因素所达成的,而非客观因素。
而在正式通过草案后,WHO表示将“游戏障碍”纳入《国际疾病分类》是基于对现有证据的审查,反映了不同学科和地区专家的共识。
这个证据是什么?我们没有看到,与此相对的,我们看到的是相关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上,WHO并未给出具体的治疗指导和建议。
或许就连WHO自己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定义“游戏成瘾”。美国心理学会第 46 分会就担心,目前的研究基础不足以证明这种障碍的存在,并且这种障碍可能更多是道德恐慌,而非良好科学的产物。